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遼宋金的物質世界
Material World of the Liao, Song, and Jin 
開課學期
112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許雅惠 
課號
Hist3134 
課程識別碼
103 5282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普504 
備註
兼通識A2*。。A2*:歷史思維領域。可充抵通識
總人數上限:80人
外系人數限制:6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承先啟後的關鍵時期,二十世紀早期提出的「唐宋變革」說代表這種觀點。此時東亞大陸處於分裂狀態,先是遼、宋、西夏並立,後有宋、金南北對峙,直到蒙元崛起,再次統一東亞大陸。這三百多年間,胡、漢政權的南北對立,對各地文化發展有何影響?
本課程介紹遼、宋、金時期的物質遺存,包括考古出土遺址、遺物,以及各大博物館的傳世文物。文物類型涵蓋城市與都城遺址、皇室與士大夫文人贊助的書畫藝術、墓葬出土文物、沈船貿易品等。藉由物質遺存認識過去,分析流行於遼、宋、金三地,各種不同材質的器物。討論各人群在材質的使用上有何異同?如何賦予器物文化意涵?並思考不同人群之間的互動與交流,了解藝術、文化與社會的關係。
 

課程目標
從物質遺存(包括出土品與傳世品)出發,讓學生先具備觀看藝術文物的基本素養,其次能進行有意義的分析與解讀。最終目標是希望修課同學能結合文物與文獻兩種不同的史料類型,從更多元的角度認識過去,探索歷史中不同的人群與文化。 
課程要求
1. 討論課之出席與討論:每週第三堂課為討論課,是本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每位同學皆必須參加。形式為分組討論,討論內容以指定閱讀為主,有時搭配文獻導讀。同學需於「上課前」完成課程的指定閱讀及助教指定的練習(如摘要、心得、提問等),並積極參與討論。課程參考書目主要提供考古報告或補充考古文物基礎知識,供同學自由參閱。無法出席討論課必須事先向助教請假,否則即為曠課,曠課超過三次,本項成績不及格。
2. 作業:一千字左右,就校外教學選擇一件或一組文物,討論從該文物所見之古代歷史(創作者、手工業作坊制度、工藝技術發展、消費、流行與品味等)。作業評量重點在於是否能運用上課所學,觀看、描述、分析文物,並進行歷史詮釋。請於指定時間前上傳至COOL作業區。
3. 複習:每週上課內容均上傳至COOL各週「課程內容」以供複習,期中考的作品辨識皆出自此。為達到學習效果,請於課後上網複習圖片與內容。
4. 期中考:題型包括作品辨識與申論,內容為學期前半的上課內容與指定閱讀。
5. 期末策展練習:以小組為單位,從上課內容延伸,策劃一線上展覽,最後一週進行成果發表,並繳交展覽圖錄一本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五 14:00~15:30 
指定閱讀
見本學期課綱,請至課程內容下載。 
參考書目
中國硅酸鹽學會編,《中國陶瓷史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82。
徐蘋芳,《中國歷史考古學論叢》,臺北:允晨文化,1995。
秦大樹,《宋元明考古》,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5。
國立故宮博物院編,《文藝紹興:南宋藝術與文化》,臺北:國立故宮博物院,2010。
國立故宮博物院編,《定州花瓷:院藏定窯系白瓷特展》,臺北:國立故宮博物院,2013。
國立故宮博物院編,《貴似晨星:清宮傳世12至14世紀青瓷特展》,臺北:國立故宮博物院,2016。
許曉東,《中國古代琥珀藝術》,北京:紫禁城出版社,2011。
陶晉生,《北宋士族:家族・婚姻・生活》,臺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,2001。
楊寬,《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6。
楊寬,《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8。
劉浦江,《松漠之間——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8。
編委會,《世界美術大全集》東洋編5(五代.北宋.遼.西夏),東京:小學館,1998。
編委會,《世界美術大全集》東洋編6(南宋.金),東京:小學館,2000。
閻崇東,《遼夏金元陵》,北京:中國青年,2004。
Ebrey, Patricia B. Accumulating Culture: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. Seattle: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, 2008.
Ebrey, Patricia B.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. Cambridge and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96.
Fong, Wen C. and James C. Y. Watt, eds. Possessing the Past: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, Taipei. New York: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, 1996.
Kuhn, Dieter. A Place for the Dead: an Archaeological Documentary on Graves and Tombs of the Song Dynasty (960-1279). Heidelberg: edition forum, 1996.
Kuhn, Dieter. The Age of Confucian Rule: The So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09.
Park, Hyunhee. Mapping the Chinese and Islamic Worlds: Cross-Cultural Exchange in Pre-Modern Asia. Cambridge;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2.
Pierson, Stacey, ed. Song Ceramics: Art History, Archaeology and Technology. Colloquies on Art & Archaeology in Asia No. 22. London: University of London,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,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, 2004.
Shen, Hsueh-man, ed. Gilded Splendor: Treasures of China’s Liao Empire (907–1125). New York, N. Y.: Asia Society, 2006.
Watt, James C. Y., ed. 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: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. New York: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, 2010.
Wu Hung, ed. Reinventing the Past: Archaism and Antiquarianism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. Chicago, IL: Center for the Art of East Asia Dept. of Art Histo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Art Media Resources, 2010.
Wu Hung, ed. Tenth-century China and Beyond: 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a Multi-centered Age. Chicago, IL: Center for the Art of East Asia Dept. of Art Histo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Art Media Resources, 2012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討論 
30% 
 
2. 
作業 
10% 
 
3. 
期中考 
30% 
 
4. 
期末報告 
3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作業繳交方式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